Sunday, December 17, 2017

關於互為主體性

1. 1980之後文獻暴增迄今猶然
2. Robert Stolorow主要源自胡爾和海德格
3. 順著晚年寇赫特打了一個自體心理學的擦邊界外球
4. Bernard Brandchaft歷經克萊茵後才遇到寇赫特為友
5. 他的輩份不算寇赫特的學生
6. 他與Herbert Rosenfeld在加州海邊的散步和對話
7. 說明了他的互為主體性歸宿
8. 是一個臨床治療的解放和自由
9. Donna Orange的哲學背景豐厚
10.互為主體性只是她經過的一站
11.George Atwood對瘋狂的世界情有獨鍾
12.我不確定哲學對他的影響有多大
13.雖然他和Stolorow最後來到的那站叫做後笛卡爾的精神分析
14.以上是跟自體心理學有關的互為主體性作者
15.與此同時關係學派已經復興
16.也來到互為主體性的世界
17.Jessica Benjamin源自批判理論歐陸哲學女性主義
18.她的互為主體性有濃厚的黑格爾的影響
19.互相認識(mutual recognition)是關鍵概念
20.加上Thomas Ogden的第三者(analytic third)
21.OrangeBenjamin曾有讓人陷入五里霧中的爭辯
22.其他還有哪些關係學派的作者講互為主體性我不確定
23.但他們的二人心理學本質上就是互為主體性
24.而且是實踐者因為他們會跟病人說昨天晚上我夢到你
25.另外顯然神經科學嬰兒觀察都會提到互為主體性
26.總結以上其實最根本的問題是互為主體性的本質是詮釋學
27.我不知道有哪個互為主體性的作者熟讀過高達美
28.如果沒有他們就處理不了詮釋學和自然科學的歧異
29.這是他們的罩門和過不去的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