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點說明,兩者的神經迴路,構造不同,也說明,中國人比台灣人迫切,對於取得信息,理解這個世界,
如果人文學和社會科學,都屬心理治療的支援意識,我們可以用信息量多寡,來描述它們嗎,
尤其,你認為,人文學可以用信息多寡,來判準嗎,
信息二字,有資料 (data) 含義,比如說,趙家人怎麼洗錢,石正麗怎麼製作病毒,加強功能,把牠們變成,量身打造的生物武器,就是一門信息量很大的學問,
人文學不是資料,人文學沒有資料;社會科學,起碼有些學門,長得像是資料;自然科學,毫無疑問,只不過是資料,
所以,為什麼中國人這麼喜歡信息,這麼強調信息量大不大,我想,那是因為他們把人文學和社會科學,都讀成自然科學了,
所以,為什麼台灣人對信息這麼漠視,這麼不當回事,我想,那是因為他們把人文學,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都讀成菜單和明牌了,
小結,信息量一詞,說明我們面對資料的態度,什麼是資料,「資料」就是這個人為造作的世界,「留下的垃圾」,就是「用過的保險套」,簡單講,這是一個不尊重「信物」,卻把用過的保險套,當成寶貝的時代,意思是說,下次你遇見信息,要想起那個,用過的保險套,
為學日益,益的就是資料 (資料越來越大),為道日損 (損之又損,以至於無),損的也是資料 (資料越來越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