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的分野是 ontic vs ontological
前者是平常日用生活的經驗
後者是問這個經驗的後面是甚麼
這個提問是對這個平常日用生活的經驗的後面是否有形上的結構的可能
尚未完全失去希望
一般的存在治療屬前者
自體的心理學屬前者
宋明理學屬後者
存有分析屬後者
超個人心理學很難定義
屬前者和後者之間
所以比較研究的正確對比是宋明理學和存有分析
所以這個題目「自體的心理學如何讀存有分析」是錯誤的提問
自體的心理學基本上是歷史的現象的浮沉在詮釋的循環裡回不到家的
換句話說不可能 ontological 的
但有趣的是自體浮沉在荒原
看著彼岸卻不打算得到救贖
沒有希望卻不打算絕望
換句話說卡謬筆下的薛西弗斯的神話
就是自體的心理學
為什麼寫下上述
是因為剛剛突然知道宋明理學家和存有分析師的命格類似
都是執著的求道者
禪宗和尚的命格也類此
換句話說宋明理學必須走到宗教性的純度
否則不成其為心學
或不配被稱為心學
釐清至此
我不禁高興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