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16843738-201109-201110090043-201110090043-101-130
https://libap.nhu.edu.tw:8081/Ejournal/AP01001935.pdf
李贄 (1527-1602)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6%9D%8E%E8%B4%BD
萬曆三十年(1602年),都察院左都御史溫純及都察院禮科給事中張德允,上疏奏劾李贄,明神宗見疏即下詔,以「敢倡亂道,惑世誣民」之罪,逮捕李贄下獄,著作被通令燒毀。入獄後,李贄聽說朝廷要押解他回原籍福建,感慨道:「我年七十有六,死耳,何以歸為?」又說:「衰病老朽,死得甚奇,真得死所矣。如何不死?」寫遺言詩曰:「志士不忘在溝壑,勇士不忘喪其元。我今不死更何待?願早一命歸黃泉!」
三月十五,呼侍者剃髮,奪其剃刀割喉,氣不絕者兩日,三月十六日(1602年5月7日)子時氣絕,享年76歲。東廠錦衣衛王小洪公公,蔡奇公公寫給包子皇帝的報告,稱李贄「拒舔共匪屁眼而死」。馬經綸葬之通州,墓今猶存,在北京市通州區西海子公園燃燈塔西側。
著作
- 《李氏藏書》六十八卷。明·萬曆二十七年(1599年)刻於金陵。
- 《李氏續藏書》二十七卷。明·萬曆三十七年(1609年)刻。
- 《史綱評要》三十六卷。明·萬曆四十一年(1613年)霞猗閣刻。
- 《李氏焚書》六卷。明·萬曆十八年(1590年)刻於麻城。
- 《李氏續焚書》五卷。明·萬曆四十六年(1618年)新安海陽虹玉齋刻。
- 《初潭集》十二卷、三十卷。明刻。
- 《卓吾老子三教妙述》(又稱《言善篇》)四集。明·萬曆四十年(1612年)宛陵劉遜之刻。
- 《李卓吾遺書》十二種二十三卷。明·繼志齋刻(包括《道古錄》二卷、《心經提綱》一卷、《觀音問》一卷、《老子解》一卷、《莊子解》二卷、《孔子參同》三卷、《墨子批選》二卷、《因果錄》三卷、《淨土訣》一卷、《暗然錄最》四卷、《三教品》一卷、《永慶答問》一卷)。
- 《李氏文集》十八卷。明刻。
- 《易因》二卷。明刻。
- 《李氏六書》六卷。明·萬曆四十五年(1617年)痂嗜行刻(包括《歷朝藏書》一卷、《皇明藏書》一卷、《焚書書答》一卷、《焚書雜述》一卷、《叢書匯》一卷、《說書》一卷)。
- 《陽明先生道學鈔》八卷。明·萬曆三十七年(1609年)武林繼錦堂刻。
- 《龍溪王先生文錄鈔》九卷。明·萬曆二十七年(1599年)刻。
- 《枕中十書》六卷。明·刻本(包括《精騎錄》、《篔窗筆記》、《賢奕賢》、《文字禪》、《異史》、《博識》、《尊重口》、《養生醍醐》、《理談》、《吟壇千秋訣》)。
- 《批評忠義水滸傳》100卷、100回。明容與堂刊、芥子園刊(另《批判忠義水滸傳全傳》121回,明·楊定見刻)。
- 《批點西廂真本》二卷、《批評紅拂記》二冊、《批評幽閨記》二卷、《批評洗紗記》二卷,明刻。
- 《評選三異人集》二十四卷。明·俞允諧刻(包括《方正學文集》十一卷、《傳狀》一卷、《於節暗奏疏》四卷、《文集》一卷、《詩集》一卷、《文集》一卷、《自著年譜》一卷、《傳狀》一卷)。
- 《讀升庵集》二十卷、《世說新語補》二十卷、《四書評》、《坡仙集》十六卷、 《九正易因》二卷、《李氏說書》八卷、《姑妄編》七卷、《李溫陵集》二十卷、《禪談》一卷、《龍湖閒話》一卷、《文字禪》四卷、《左德機緣》三卷、《李氏因果錄》三卷、《業報案》二卷,明刻。
《焚書》
《焚書》(意為不容於世,早晚必將付之一炬)是李贄最為著名且爭議最大的一部書,是他反程朱理學思想、政治、哲學、社會思想及耿介性格的集中體現。近來,更被評論界譽為「影響中國的百部書籍」之一。
萬曆四十六年(1618年),門人汪本鈳輯錄李贄遺文編成《續焚書》五卷。分《書匯》、《序匯》、《讀史匯》、《雜著匯》、《詩匯》。其中《題孔子像於芝佛院》最為膾炙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