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May 4, 2025

太平天國 (1851-1864)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5%A4%AA%E5%B9%B3%E5%A4%A9%E5%9B%BD

太平天國[b]清朝道光晚年、咸豐同治初年間建立的政教合一割據政權,創始人為洪秀全馮雲山。洪秀全與少年時代的私塾同學馮雲山經過多年傳播拜上帝會,於道光三十年(1850年)末至咸豐元年(1851年)初與楊秀清蕭朝貴曾天養石達開等人在廣西省右江道潯州府桂平縣(今廣西壯族自治區貴港市桂平市金田鎮金田村)組織團營舉事,後建國號「太平天國」,史稱太平天國運動,並於咸豐三年(1853年)攻下江蘇省江寧道江寧府城(今江蘇省南京市),號稱天京,定都於此。同治三年(1864年)天京被湘軍攻破,湘軍縱兵屠城,洪秀全之子兼繼承人太平天國幼天王洪天貴福被俘虜並凌遲處死。歷時十三年的太平天國自此正式滅亡。

太平天國之亂是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戰爭之一,亦是世界歷史上傷亡最慘重的內戰之一。總計傷亡人數無定論,各種統計從1000萬至7000萬人失蹤移民死亡受傷[2]。太平天國穩固行政版圖在江蘇浙江江西安徽為主的江南繁華地區,治下人口大致接近3000萬人口。太平軍的足跡先後到過廣西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蘇河南山西直隸山東福建浙江貴州四川雲南陝西甘肅諸省,攻克過600餘座城市,勢力範圍遍及十八省[3]

因清朝推行薙髮令,太平天國蓄髮、披髮,故太平軍被稱作「長毛」,清廷稱其為「長毛賊」、「毛賊」、「髮賊」、「髮匪」、「髮逆」等。又因洪秀全籍貫廣東省花縣(今廣東省廣州市花都區新華街道官祿布村),其他的太平軍將士亦多起自兩粵(即兩廣廣東廣西),故清廷亦稱其為「粵匪」、「粵賊」,平定事件後,慈禧太后命令宮廷畫師繪畫《平定粵匪圖》。民國十八年(1929年),南京國民政府就《禁止誣衊太平天國案》,函請內政部教育部參考酌辦,不久正式訂立規定,「嗣後如有記述太平史實者,禁止沿用『粵賊』諸稱,而代以太平軍或相應之名稱」,從此將「太平天國」、「太平軍」等稱謂寫入正史[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