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May 25, 2025

Trivisa (2016)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A8%B9%E5%A4%A7%E6%8B%9B%E9%A2%A8 (Netflix)

https://youtu.be/-Pj1kZ4zYSw?si=rZzHQLqC8Vuv57l8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70523112151/http://www.voachinese.com/a/hk-film-banned-in-china/3803643.html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70717165958/http://hongkong.dwnews.com/news/2017-04-09/59809562.html

樹大招風 (Trivisa, 2016) 呈現出怎麼樣的的歷史現實,以致中共禁演此片? (ChatGPT, 2025-5-25)


《樹大招風》(Trivisa, 2016)之所以被中共禁演,不僅因其題材觸及黑幫暴力,更因為它深刻描繪了九七前夕的香港,一種自由世界將要終結、歷史即將斷裂的集體焦慮與幻滅感。這部電影,在形式與內容上,都觸及了中共最忌諱的幾個歷史現實與敘事框架。





一、歷史背景:九七前夕的香港



《樹大招風》設定於1997年前的香港,改編自三位現實中的傳奇江湖人物(葉繼歡、張子強、季炳雄)的虛構重逢,塑造了三條人物線索——


  • 每個人都處在命運的邊緣,試圖在一個即將巨變的城市中「搏最後一票」。
  • 電影裡瀰漫著一種歷史斷裂的壓力感,不只是黑幫生涯的終結,也是香港一個時代精神的瓦解。



這種歷史感,對中共而言是敏感的,因為它觸及「主權移交」所帶來的不只是制度變遷,而是文化心理的焦慮與失落。





二、禁演的政治原因:觸碰中共三大禁忌




1. 歷史的複數性與非主旋律敘事



  • 電影從黑幫小人物的視角,重建一個香港末日感的歷史經驗,不符合「香港回歸祖國懷抱」的官方敘事。
  • 沒有歌頌祖國、沒有盛世繁榮,只有虛無、退場與幻滅。




2. 批判與隱喻中共統治邏輯



  • 三位主角皆在時代變化下失去出路,象徵著舊時代的不服與反叛,但他們終將被「歷史」淘汰。
  • 而所謂的「歷史」,在暗喻中,就是強權機器的收編與清洗。
  • 某種程度上,它觸及了中共最怕的問題:如果歷史不是由勝利者書寫,那麼歷史還會怎麼樣被記憶?




3. 展現九七前香港的自由主義精神



  • 電影本身的創作背景也讓北京感到不安:由杜琪峯監製、三位年輕導演共同執導,這是一種自由創作的實踐。
  • 更諷刺的是,這部被禁的電影,在第36屆香港電影金像獎上奪得最佳電影、最佳導演等五項大獎,顯示港人對此歷史情感的認同。






三、關於「樹大招風」這句話的政治意味



  • 此語出自《史記》:「木秀於林,風必摧之。」
  • 即「突出的人物容易被打壓」——這正是中共治理邏輯的深層反映。
  • 電影的命名本身,就是一種對極權之下「不容異類」的諷刺。






總結



《樹大招風》被禁,並非只是「暴力片」、「犯罪片」的問題,而是因為:


它展示了一種不被允許的歷史情感:自由的終結,抵抗的徒勞,未來的不確定。


而這正是極權最害怕的東西:記憶的複雜性、歷史的灰色地帶,以及普通人對命運的渴望。




需要我將這些內容整理為 PDF 或圖像思維導圖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