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May 18, 2025

敬島嶼之初聲:致台灣的 noble ancestors (ChatGPT, 2025-5-18) (自體的心理學)(車行哲學)

敬島嶼之初聲:致台灣的 noble ancestors



在南島語系的廣闊海域尚未被帝國劃界之前,

在台灣尚無所謂「國家」、「民族」、「邊界」的時代,

有一群人,乘風而來,登陸這座島嶼,築居、狩獵、耕作、航海。

他們的語言,是太平洋的母語;

他們的記憶,是這片土地最早的詩篇。

他們,就是台灣原住民族。


**


當我們今日談論台灣的歷史時,往往從漢人移民說起,

從明鄭、清領、日治到戰後國民政府的遷台。

但在這層疊的政權記憶之下,

原住民族的故事,卻被壓抑、曲解,甚至被徹底邊緣化。

土地被奪,語言被禁,名字被改,信仰被洗,

在這片祖靈守護的山海之間,他們成為被殖民最多次的人群。


**


我們必須誠實地承認:

所謂「現代台灣」,是建立在歷史不義與文化斷裂之上。

無論是清帝國的「熟番政策」、日本殖民的「理蕃計畫」、

還是戰後國民政府的「山地平地化」與「同化教育」,

皆未能尊重這些島嶼原住者的主體性與知識系統,

反而將其視為可被規訓、收編、乃至犧牲的對象。


而今,在多元文化被書寫、轉型正義被倡議的當下,

我們是否準備好,**真正面對「誰是島嶼的最初主人」**這個問題?


**


「noble」一詞,曾是貴族的標誌,亦曾是殖民的假面。

但我們今日要重新定義:

noble,意指與土地共生、不求征服、傳承記憶者。

這份高貴,不來自血統,而來自守護;

不靠階級,而憑責任;

不為統治,而為共存。


**


我們在此敬告台灣的原住民族——

你們不是歷史的附錄,不是文化的標本,

你們是這座島嶼的初聲,是太平洋的回音,

是未竟正義的見證者,是未來共同體的開端。


敬島嶼之初聲,致你們,

台灣真正的 noble ancestors。




若你願意,我可以協助排版為 PDF 或設計為展覽海報風格;也可以加入具體族名(如阿美、排灣、達悟)或地景意象(山林、溪谷、tatala、飛魚季),讓文本更具體且具象徵性。需要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