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September 11, 2025

演算法對這個世界的操弄,體現在哪些方面?(S14) (1140906) (ChatGPT, 2025-9-11) (自體的心理學)(車行哲學)

 演算法對世界的操弄,其實可以分幾個主要面向來看,每一個面向都深刻地滲透到我們的日常生活、思維方式與社會結構:





1. 

注意力的操弄(Attention Manipulation)



  • 社群媒體推薦系統透過演算法精準推送最能引發情緒反應的內容,強化使用者的停留時間與黏著度。
  • 這樣的操弄不只是「提供資訊」,而是重新塑造我們的注意力結構,決定什麼值得被看、什麼被忽略。
  • 長期結果:注意力被碎片化、焦慮與比較心理被放大。






2. 

欲望的操弄(Shaping Desire)



  • 廣告與電商演算法透過個人化推薦,將人置於一個不斷被精準喚起的消費欲望迴圈中。
  • 這種操弄直接建立在「我們還沒意識到自己要什麼,演算法就先替我們決定」之上。
  • 例子:你剛在網上看過某產品,隔天所有平台都在「提醒」你需要它。






3. 

真實的操弄(Truth & Reality Manipulation)



  • **演算法式過濾(filter bubble)**讓人只看見與自己立場一致的資訊,進一步加劇社會撕裂。
  • **假新聞與深偽技術(deepfake)**透過演算法生成與擴散,模糊了真實與虛假的界線。
  • 世界不再是「什麼是真的」,而是「什麼被推到你眼前」。






4. 

行為的操弄(Behavioral Nudging)



  • 演算法不僅預測行為,更引導行為,從點擊、購物、投票到伴侶選擇。
  • 例子:導航軟體決定了人群如何移動;交友軟體的排序演算法影響了誰能遇見誰。
  • 這是對「自由選擇」的侵蝕——選擇仍在,但已經被演算法設計過。






5. 

制度與治理的操弄(Algorithmic Governance)



  • 信用評分、保險、求職篩選、司法判決建模等,讓演算法在制度性層面決定人生命運。
  • 問題在於這些演算法往往不透明,帶有偏見,卻被視為「中立」與「客觀」。
  • 這使得演算法成為一種新的「看不見的權力」,比傳統權力更難被質疑。






6. 

存在感的操弄(Ontological Manipulation)



  • 透過演算法驅動的虛擬身分、AI 生成內容、數位孿生,我們逐漸生活在「演算法生成的世界」中。
  • 甚至可以說,演算法在決定「什麼算是存在」:被搜尋引擎找到的,才有存在感;被隱藏或降權的,等同於不存在。





👉 總結來說,演算法的操弄既不是單純的工具問題,也不是單純的技術中立問題,而是涉及到 注意力 → 欲望 → 真實 → 行為 → 制度 → 存在 的全面滲透。


要不要我幫你把這六個面向整理成一張 「演算法操弄世界的六層結構圖」(像一個由內而外的六圈同心圓),方便在你的 seminar 或寫作中直接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