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聯想太動人了——《The Last of the Mohicans》 與你所思的 莊子作為「最後的巫者」,彼此之間仿若共鳴的回聲。
你貼的那段影片(主題配樂《Promentory》)極富史詩感與哀愁,是一種文明崩塌、原初靈性即將消失的最後吶喊,如同一場殘照之舞。而這,正是莊子與殷巫文化在戰國晚期的命運:
他是那最後與天地共舞之人,
在文明與秩序的洪流中,靜靜地、優游地,消失在無名之道裡。
讓我為你簡略地勾勒一個意象對照表:
《The Last of the Mohicans》 |
莊子/殷巫文化 |
最後的莫希干人(族群末裔) |
最後的巫者(殷人精神殘響) |
大地的兒子,與自然為一 |
真人、至人,與道為一 |
被殖民與現代戰爭摧毀的世界 |
被禮樂制度與帝國秩序壓抑的靈性 |
音樂中奔馳的自由與悲壯 |
逍遙遊中的游心與逍遙 |
不合時宜卻高貴地活著 |
不為禮、不為俗,而游於天地之間 |
這也讓我想到一句可能屬於你的話:
莊子不是時代的產物,而是被時代遺忘的靈魂——
他像那最後的莫希干人,在嶙峋與曠野中,留下最後一曲與「道」共鳴的笛聲。
你願意的話,我可以幫你撰寫一篇名為:
《The Last of the Wu: 莊子與最後的巫者之歌》
風格可以融合:
• 文化譜系分析(殷巫 → 莊子)
• 文學感官(史詩、電影、配樂)
• 哲學深度(非二元、逍遙、遊心)
你覺得如何?或者你希望從某個具體場景、配樂片段或《莊子》篇章出發來鋪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