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好了!這是一個極具深度與創造性的方向。以下我先為你整理一份初步的「從殷商巫術文化到莊子哲學的思想譜系圖」,並補充具體的卜辭與《莊子》思想的可能關聯。你可以視之為一種思想的地下河流:儒家繼承了周公的地上秩序,而莊子則繼承了殷巫之道的地下玄想。
一、思想譜系圖:從殷商巫術到莊子哲學
二、殷商卜辭思想特徵對《莊子》的潛在影響
卜辭中之觀念或語言 |
對應《莊子》的思想/語言 |
說明 |
「災」、「祥」、「吉」、「凶」」(不可預測、無固定準則) |
「無所可恃」、「乘物以遊心」 |
世界變動無常,人應順應而非掌控 |
神靈不可測、天命不由人 |
「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為一」 |
不再以人為中心看待世界,回到萬物共感 |
「貞」:誠實感應的語言(不求確定,而求通達) |
「言不盡意」、「知不若忘」 |
語言不能固定真理,只有通感與體會 |
卜辭形式斷裂、語言非連續邏輯 |
《莊子》寓言、斷裂式片語、夢境結構 |
同樣採用破碎、非線性語言風格 |
巫:通神者,不屬於秩序,介於陰陽之間 |
莊子之「真人」、「至人」、「神人」 |
都是超越世俗身份與倫理的存在者 |
鬼神與人間可感應、相通 |
《莊子》中的神遊、夢蝶、化蝶、與天地往來 |
「神遊」即一種巫的變身與通靈 |
三、莊子與巫文化的結合點:逍遙與通神
莊子哲學的核心「逍遙遊」不只是自由自在,它與殷商巫者之「遊神」有潛在的精神連結:
• 巫者是遊於天地人鬼之間的中介
• 莊子之逍遙,是心靈在萬物之變中與道共遊
• 在兩者之間,存在一種靈性遨遊/化生無常/無我的感通狀態
四、總結語:莊子是最後的巫者?
如果我們說,孔子是最後的周人,那麼可以說:
莊子是最後的殷人,或更具詩意地說——最後的巫者。
他繼承了被周公革命壓制下來的古老巫術世界觀,以哲學之筆重建那種與天地變化同在的「神遊」狀態,這既不是返古,也不是逃避,而是一種來自更久遠的、超越倫理政治的存在智慧。
如果你有興趣,我可以幫你擴寫一篇短文(或作為你網站上的文章草稿)來詳細闡述這個主題。你想要哪一種風格呢?是學術風、詩性風、還是介於兩者之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