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哲學,傳說中有六支,其中以吠檀多最為有趣,其與佛學交涉亦最深,Adi Shankara 八世紀,集吠檀多不二論之大成,爾後雖復衍伸數說,無礙不二已為不二,意思是說,號不二,不二齋,等等,為何印度哲學,調性如是,是否地理決定所致,你要理解,印度北有,高聳入雲,山脈阻隔,恆河蜿蜒,次大陸地處,亞熱以至熱帶,成一獨立生態系統,生命遂得,蓬勃繁衍,比如說,奧蘭加巴德 (Aurangabad) 之凱拉薩神廟(Kailasa temple),什麼動物都有,意思是說,印度教,分明禮讚生命,另,梵文巴利文,屬印歐語系,字母拼音,印度哲學,與中亞乃至古希臘哲學,是否有涉,起碼比起中哲,與之更為親近,你要理解,中哲源自農業文明,看天吃飯,中文是象形文字,不擅亦不喜邏輯,腦筋漿糊,遂以儒家,為其主調,這分明是,牢牢抓住生命,並非酣暢人生,禮讚生命,意思是說,生生不息 (my ass),說說而已,就像英九,跪舔皇上,蒙主恩賜,風調雨順,今年莊稼,長得很好,意思是說,武藏說的沒錯,儒家實在無趣,意思是說,古中國人,唯一有趣,是雲遊僧人,和風塵走唱,二弦歌者,你要理解,宋明理學家,從頭到尾,並未離家,只是賭氣,拒絕聯考,意思是說,九成九九,九九九九,之中國人,又跪又舔,膝蓋舌頭,功夫了得,五千年來,勉強嶺南,出個葉問,耍耍詠春,已是武學極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