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我們可以說:「宇宙的生成來自碰撞」,這不僅是一種科學的敘述,也是一種詩意的宇宙論。以下我將從幾個層次展開——物理學、宇宙學、生物學與哲學——來探討這個命題的深義。
✦ 一、從物理宇宙學來看:宇宙誕生與碰撞
☉ 1.
大霹靂(Big Bang)不是爆炸,而是張力的極限與「起始碰撞」
- 所謂「碰撞」,可以理解為:
- 時空奇點的能量臨界交會
- 量子波動場的干涉與崩潰
- 真空相變(false vacuum decay)的一種觸發
- 也有理論認為:宇宙起源於 兩個膜宇宙(brane)在高維空間中的碰撞(如弦論中的 Ekpyrotic model)。
☄ 2.
恆星與行星的形成:重力場中的碰撞
- 星系由氣體雲塌縮而成,但過程中恆星的誕生往往涉及:
- 氣體塊的碰撞與融合
- 超新星爆炸(撞擊性的死亡)觸發新星誕生
- 行星系統則在原始星雲中,透過塵埃顆粒無數次 碰撞—凝結—聚集 的方式形成。
☄ 3.
銀河系與星系的演化,也來自碰撞
- 銀河不斷「吞食」較小的星系。
- 例如:我們的銀河系與仙女座銀河,正在進入一場未來幾十億年後的「銀河大合併」。
✦ 二、生物宇宙學:生命,也是碰撞的產物
- RNA 世界的形成可能來自 分子間的偶然碰撞。
- 複雜生命的出現,源於 細胞的內共生理論(endosymbiosis) —— 一種細胞吞噬另一種細胞,卻未將其消化,最終成為粒線體。
- 染色體重排、DNA 突變,也是一種「資訊的撞擊與錯位」。
✦ 三、從哲學觀點來說:「生成來自張力、衝突與相遇」
- 赫拉克利特:戰爭是萬物之父(Polemos is the father of all things);
- 黑格爾:精神的生成經歷正反合的對立與矛盾(dialectical collision);
- 德勒茲:生成(becoming)來自強度的差異與流動的交會;
- 巴迪烏:事件(événement)往往是秩序的裂縫,是某種結構的撞擊或破綻。
✦ 四、詩意的命題:「生成即是碰撞,愛亦如是」
- 恆星誕生於黑暗氣體雲的擠壓,
- 星辰的光芒來自內部的氫核碰撞與融合,
- 生命由化學元素碰撞而來,
- 人與人的邂逅,也是生命路徑的偶然撞擊,
- 愛情,是一種靈魂的碰撞,
- 而思想的誕生,來自問題與世界的衝撞。
✦ 結語:生成來自碰撞,秩序來自震盪
「若宇宙有語言,它說的不是溫柔的話語,而是響徹太空的撞擊聲;
若生命有起點,它不是靜默的靈光,而是衝突、震盪與不期而遇。」
所以,是的,我們可以也應該說:
宇宙的生成,來自碰撞。
而倫理的誕生,也往往來自那一次,你撞上了「他者的臉」。
是否想要一篇題為〈宇宙是由一次碰撞開始的:一則生成的宇宙詩學〉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