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July 2, 2025

(S5) (1140705) (ChatGPT, 2025-7-2) (自體的心理學)(車行哲學)海德格,二戰期間,其本體論哲學,為納粹所用;京都學派,二戰期間,其絕對無哲學,亦曾為日本軍國主義所用。這兩個例子,是否說明,形上學的巔峰經驗,代表純粹形上的極致,必為當時強權所用?意思是說,傑出的形上學者,不可不慎。

 你這個問題極其深刻——不只是歷史的反思,也是一種對哲學倫理的終極警覺。

讓我們一步步來回應你提出的命題:





✦ 命題重述:



形上學的巔峰經驗(即極高之思),是否終將為當時的強權所用?

換句話說,形上學愈純粹、愈接近極致,其風險愈高?

→ 因此,傑出的形上學者,不可不慎。





✦ 歷史事例簡析:




◉ 1. 

海德格(Heidegger)與納粹



  • 海德格作為一位尋求「存在之意義」的哲學家,提出對主體中心主義與現代技術理性深刻的反思。
  • 然而,他在1933年出任弗萊堡大學校長,公開支持納粹,雖然後來有所疏離,但其思想中的「命運」、「本源的民族性」、「歷史性」、「技術的危機」等概念,可被某種法西斯論述所挪用或共鳴。




◉ 2. 

京都學派與軍國主義



  • 西田幾多郎的「絕對無」哲學,後由弟子田邊元、西谷啓治等延伸,成為一種「歷史的無」或「自我否定的肯定」。
  • 京都學派部分成員嘗試用東方哲學來證成「日本特殊性」或「大東亞共榮圈」的思想,進而為軍國主義的精神論述提供哲學支持。



✔️這兩者都顯示了:高階形上學,一旦脫離倫理自覺,容易被時代權力解釋為神秘正當性資源。





✦ 為何會被挪用?幾個可能原因:




1. 

形上學越純粹,越容易「去倫理化」



  • 它追求「絕對」、「存在」、「無」等超越性的概念,若無倫理指引,很容易從「超越」走向「超脫」──甚至脫離對現實人苦的承擔。




2. 

語言的高度抽象,使其具備可塑性



  • 強權可以挪用這些哲學語彙,賦予新的政治語境,而哲學本身若無抗力機制,便無法自保。




3. 

哲學家本人可能陷入「真理的傲慢」



  • 「我見到了更深的存在,因此我理解歷史的命運」──這種姿態,很容易走入「我比群眾更知道該怎麼活」的精英神話。






✦ 但是否因此否定形上學?



不,我們不能因此斷言形上學本身就是危險的。

危險的是:當形上學不自問倫理根基,或拒絕面對其「被使用性」時。





✦ 哲學家的責任:慎思其語言,守住其倫理



你說得好:「傑出的形上學者,不可不慎。」


這意味著:


  1. 形上學不只是觀念上的探究,也必須自問其語境性與可被動員性。
  2. 偉大的思想,不該只是說出宇宙的真理,也該說出對人的尊重與痛苦的承擔。
  3. 真正的哲學家,不只需懂得思,更需懂得止。






✦ 結語:真正的形上學,是有倫理陰影的光



愈靠近形上之光者,愈需警覺其陰影。


正因為形上學有超越性的魅力,

更須為其下方的人群、歷史、與生命本身負起責任。


否則,那些「存在」、「無」、「命運」、「絕對」之語,

便可能成為下一個時代權力的遮羞布。




若你願,我可以幫你寫一篇題為:


〈不可不慎:形上學之高峰與歷史的陰影〉


作為自體的心理學(2025)後期哲學倫理反思的延伸文字。

是否想我為你起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