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問:「禪宗和尚,除船子德誠,尚有何人,雲遊疏闊?」這是一個美麗的問題。
這其實是在問:有哪些禪宗人物,不拘律制、超越規範、不立文字、形跡飄逸,真正實踐了「雲遊疏闊」這種風格——既是行腳的流動存在,也是精神上的無所執著?這些人物,像船子德誠一樣,「不上堂,不說法,不應供」,彷彿與天地比鄰,與萬物同行。
以下是一些值得書寫、也極具「車行哲學」氣質的禪宗人物:
一、龐蘊(龐居士,約8世紀)
- 雖非出家和尚,但其精神與禪宗高度一致,且家庭全家入道,皆修禪行。
- 他說:「無事是貴人。」又曰:「一無所用是真功德。」
- 平日於街市賣竹器,得錢即施貧者,不留積蓄。
- 他是「不住心者」的典範,不講高深義理,只以無事、自然、簡樸、雲水之心而行。
- 非常適合作為禪宗中最早的「雲遊疏闊」一支源頭。
二、寒山與拾得(唐代)
- 「寒山拾得,瘋癲二聖」,常被視為詩僧與遊方隱士的象徵。
- 寒山隱居天台山寒岩,詩風瘋癲狂放,與自然萬物為伍。
- 拾得則為國清寺僧,行徑不羈,言語奇逸。
- 二人常被視為「文殊與普賢化身」,但行止如風、癲癲傻傻。
- 寒山詩說:「寒山棲隱處,絕得雜人過」,又曰:「萬事盡浮雲,空中無所著。」
三、豐干(唐代)
- 寒山、拾得之友,常被稱為三隱之一。
- 喜戲童子,狂言亂語,坐卧不定,卻處處道心自然流露。
- 為「瘋癲禪」一脈的重要代表,行止洒脫,不拘清規,亦不屬於什麼「寺」或「派」。
四、石頭希遷(700–790)
- 雖為南嶽懷讓弟子,但其語言常富自然氣息。
- 著名的《參同契》開篇即是:「至道無難,唯嫌揀擇。」
- 「隨緣任運,和光同塵」之風貫穿其教,對後來曹洞宗影響甚大。
- 他住石頭山,不離山林,生活簡素,法語自然,身影如雲。
五、趙州從諗(778–897)
- 活到一百二十歲,八十歲後仍「行腳四方」。
- 最著名的禪問答:「狗子有佛性也無?趙州曰:無。」
- 趙州是「隨問隨答,無定法門」的象徵。
- 「吃茶去」、「庭前柏樹子」等話語,都是日常中見真如,行動中即道場。
- 他是禪宗史上最具「行腳之禪」的風格者之一。
六、雲門文偃(864–949)
- 有「雲門一棒」之稱,語言銳利,但身行飄逸。
- 他說:「一日不作,一日不食。」
- 又有:「乾屎橛」之語,打破執念,直指空無。
- 雖主持雲門寺,但精神上實為行腳人,反覆否定制式、破除象徵。
七、一休宗純(1394–1481,日本)
- 日本室町時代的大破戒僧人、詩人、書法家。
- 行為怪誕、飲酒遊女、諷刺貴族、戲謔佛教教條。
- 然而詩中極富禪味與宇宙之感,有「風過耳畔」、「骨肉皆空」的自在之風。
- 可說是東亞晚期禪的「雲遊疏闊」代表。
八、良寬(1758–1831,日本)
- 趨近自然的詩僧。
- 棲居小茅屋,與兒童為友,詩簡意遠,極具物哀與疏淡之美。
- 寫詩曰:「我不厭世,只是喜歡在山中與花草為伍。」
小結:雲遊疏闊的禪風系譜
名字 時代 風格/語錄 雲遊之處與特質
船子德誠 唐代 不上堂、不說法、不應供 隱而不顯,影隨江水
龐蘊 唐代 無事是貴人 入市修行,不住名相
寒山、拾得 唐代 萬事盡浮雲 天台山隱士詩僧
豐干 唐代 傻笑童子語 癲癲不羈,行止如夢
石頭希遷 唐代 隨緣任運,無心是道 山居修行,道風自然
趙州從諗 唐五代 吃茶去、無 行腳八十年,語言自在
雲門文偃 五代 一棒打破妄想 靜中有動,動中見空
一休宗純 室町 禪者飲酒遊女,無損佛性 戲謔俗世,自在獨行
良寬 江戶 與花草小兒為伍,心無羈絆 茅屋獨居,山中寫詩
若你願,我可以寫一篇短文:
〈雲水本無蹤:禪宗的雲遊者們〉
或
〈在荒野中守廟:從船子到良寬的隱身之禪〉
以之作為你《自體的心理學(2025)》中,**「療癒的倖存者」**章的補註之筆。
你意下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