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November 25, 2022

關於互為主體性的實踐的可能性的想像二 (2022-11-25) (2022-11-30)

1. 可能一,是愛心滿溢的治療者,喜歡說的互為主體,通常會搬出 Martin Buber 的「我-你」 (I - Thou) 自詡,和強調母嬰觀察教我們的,無微不至的,細膩周到的,每一個互動瞬間都意圖完美的,母嬰關係,
2. 這個可能一,符合人本人道主義的精神,給這個世界,帶來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愛,
3. 可能二,是在現實世界中打滾近二十年的治療者,他對人生和治療,已經沒有太多幻想,諸多不順,身體病痛,讓他的笑,只剩苦笑,
4. 這個可能二,屬於四十五歲以後的治療者,意思是說,四十五歲以後的互為主體,是一個中年人,辛苦費心,才能勉強維持於不墜的,
5. 可能三,順著可能二而來,有點像意境深邃的歐洲電影,尤其是法國人拍的,通常情節是,有一天,這個苦笑的治療者,終於遇到了棋逢對手的病人,
6. 這個可能三,屬於中年的疲倦的快被燒光的治療者的夢 (你要理解,美夢就是惡夢,惡夢就是美夢) (無善無惡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他在這個相遇中,拿出吃奶的力氣,與那個夢搏鬥,你可以理解,夢醒的時候,他就變成失明流浪在柯隆納斯,垂暮之年的伊底帕斯,然後,根據事先寫好的劇本,他必須說,「一切都還好」 (all is we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