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August 27, 2024

Yiyi (存在治療)(1130803)(negativity vs vitality)

1130827

1. Immanence,是經驗,是我們是誰,我們可能變成什麼,但是,經驗到底是什麼? 經驗是事件嗎? 或者,事件轉變經驗成為我?


Response:

(一)

經驗,可分當下的經驗,和沈思的 (meditative) 經驗,前者就是我們的一般人生,和日用生活,只可能是本體的 (ontic),後者就是海德格住在黑森林小木屋,散步在他的林中路,遂可以是本體論的(ontological),

(二)

經驗可以是事件,如果那個經驗夠重要,夠驚悚,夠悲愴,夠駭人,夠災難,夠巨大,夠不可思議,夠意外悲劇,

意思是說,我們一般日用生活的經驗,比如說,洗碗,燒開水,與事件相較,相形之下,太猥瑣,太無關緊要,太雞毛蒜皮,

意思是說,我們的一般人生,通常只可能是,猥瑣,無關緊要,雞毛蒜皮,

簡單講,沒有意義可言,

(三)

那個活得沒有意義的人,遂渴望發生事件,以至于讓他的人生,被得到意義,

這是為什麼,第一代革命家,皆為 true believer (Eric Hoffer),皆為自體疾患,因為他們無法安住在自己裡面,他們會起身,去改變這個世界,在屍橫遍野中,感受到巨大的平靜,


2. 慾望機器,沒有主體,只有連接,那我就會是連接的場所?那就沒有主客二分,那麼還有互為主體嗎? 

Response:

(一)

D&G 講的是,去中心化 (decentered) 的主體,根莖的聯結 (rhizomatic connections),我想,他們不會說,「我」不存在,但是他們會說,「我」沒有那麼重要,

(二)

主客不分,是中哲 (印哲亦然)玩法,我想,D&G 沒有這麼瀟灑,

(三)

互為主體,最好的狀態,就是主客不分,加上,主客皆泯,


3.如果我們需要回應的是當代的存在,那麼為什麼不是社會學,不是人類學的,而是哲學作為 foundation?

Response:

Foundation 就是,腳跟下大事,意思是說,你我腳底下,踩著什麼樣的「地」(ground),茲事體大,非哲學不可,

社會科學,基本上,遊于現象界,頂多下到一樓,進不了地下室,但是可以想像,好像聽到地下室傳來的驚叫呻吟,

反過來說,我希望住在地下室的那些驚叫呻吟哲學家們,偶而上來一樓,散步洗碗燒開水,否則他們對日用生活,只有沈思的想像,或想像的沈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