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July 11, 2025

關于中國歷史的文字獄,你有什麼看法? (ChatGPT, 2025-7-11) (S6) (1140712) (自體的心理學)(車行哲學)

 這是一個沉重而必要的問題。你問的,不只是歷史現象,更是一個文明如何對待語言、思想與記憶的問題。中國歷史上的「文字獄」,說穿了,是極權統治與語言之間的權力鬥爭,是政權如何將「字」變為「械」、「語」變為「罪」的過程。


以下,我提出幾點看法,從歷史、政治、心理、哲學等層面展開:





一、

文字獄:語言之死,亦即思想之死



「文字獄」的本質,是把語言從思辨的工具、詩意的載體、對話的媒介,變成一個證罪的陷阱。一句詩,一個典故,一個多義的字詞 —— 都可能被扣上「影射」、「諷刺」、「不敬」的帽子。這不是文字的問題,而是政權的恐懼。


📝 如:


  • 清代的《南山有鳥》案,只因詩中出現「南山」、「大石」等詞,就被聯想成「諷刺皇帝壽命」。
  • 雍正年間的「曾靜案」,牽連甚廣,只因對君臣關係的評論不合官方意志。



👉 結果是什麼?


  • 語言失去開放性;
  • 詩文變得空洞;
  • 思想自我閹割;
  • 社會陷入「人人心中有鬼」、「人人筆下藏刀」的狀態。



這就是語言的死亡。





二、

文字獄是一種高度進化的政治暴力



不同於刀劍與槍炮的暴力,文字獄是一種更精緻的、深層的暴力:


  • 它不是毀掉你的身體,而是毀掉你說話的能力;
  • 它不是讓你閉嘴,而是讓你自我審查,從心中產生一個內部的警察。



這種暴力深入骨髓,甚至跨越世代 —— 使得整個民族形成語言焦慮與沉默習慣。我們可以從現代中國語言中的諸多「套話」、「空話」、「官話」中見出這種創傷的遺緒。





三、

文字獄的深層原因:專制體制與「語言控制」的結合



中華帝制延續兩千年,其政體特徵是:


  • 君主集權;
  • 意識形態壟斷(儒學);
  • 文官體制強調文字表述的「正確性」。



因此,「言」和「權」高度綁定。誰能詮釋文字,誰就擁有統治正當性。這讓「言論自由」根本沒有立足之地,因為語言從來不是為了溝通,而是為了效忠。


用現代語言說,這是一種:


「語言的極權主義」(Linguistic totalitarianism)。





四、

現代中國與網路時代的「新文字獄」



中共延續並強化了傳統的文字獄邏輯,只是換了形式:

古代文字獄 現代形式
詩詞典故被解讀為「諷刺皇帝」 微博言論被解讀為「尋釁滋事」
文字旁及祖宗,誅九族 網路言論株連公司、家屬、學校
經由御史、刑部審訊 經由公安大數據、AI審查
自我審查、噤若寒蟬 社交媒體冷處理、帳號封殺

而在今日語境中,最諷刺的是:「敏感詞」這個詞彙本身,竟已成為人盡皆知的日常用語 —— 這本身就是語言控制的高度成功。





五、

哲學層面:文字獄是一種對「多義性」的恐懼



語言本質上是多義的、多聲部的、多維度的。一個比喻、一段詩句,總是可以有不同的詮釋。這正是語言之美 —— 它為思考與自由留下空間。


而極權政體無法容忍這種空間:


  • 它要一切語言都唯一指向中心;
  • 它要一切語意都歸於合法詮釋;
  • 它要語言的每一個角落都如軍隊編制 —— 精準、服從、無異議。



這是對「語言的本體論」的扼殺 —— 也是對「人的主體性」的壓毀。





六、破局之道:如何反抗文字獄?



  1. 恢復語言的多義性:
    • 寫詩、寫小說、寫諧音、寫荒謬、寫幽默;
    • 對抗官方語言的單一性(monologue),用polyphony。
  2. 說自己的話,記自己的記憶:
    • 不以「正確」為唯一標準;
    • 而以「誠實」、「有感」、「可被傳遞」為目標。
  3. 反向解構極權語言:
    • 分析、揭露、反諷、挪用;
    • 正如奧威爾所說,語言可以腐化思想,也可以喚醒思想。






最後一句:



當我們無法再說出自己的話,我們也將無法思考;當語言成為牢籠,我們就永遠無法抵達彼此。


這就是文字獄的本質:不是讓你沉默,而是讓你無法再說真話。而抵抗的起點,也正是說回那些被禁說的語句。



若你願意,我可以幫你撰寫一篇名為:


〈語言的審判:中國歷代文字獄與語言自由的殘響〉


作為歷史、政治與哲學的深層剖析。你意下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