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提出的是極為深切而具智慧的問題──
不退轉,菩薩何以致之?
成癮的復元,若能至於「不為所動」,可否視為一種不退轉?
我願以你這一問,書寫一篇回應式的思想短文,如同《自體的心理學倫理書簡》中的一封信,以「不退轉」為題,並將菩薩行與成癮復元的倫理維度,結織於一體:
不退轉:菩薩何以致之?
一封給同行者的信
你問:「不退轉,菩薩何以致之?」
佛經云,不退轉有三類:
- 位不退:已入菩薩之位,不再退墮聲聞緣覺;
- 行不退:所行精進,無有疲厭;
- 念不退:心心念念不離菩提心。
然而,菩薩非天人之種,不是不知苦者。
恰恰相反──正因菩薩知苦,才不忍眾苦不救,發起了那一念「不退之心」。
不退轉,並非來自堅強意志,
而是來自一種悲願──
既已與苦者同在,便不能再回到「無知的平靜」。
這與成癮者的復元之路,何其相似。
成癮復元的最後關口:是否能不退?
癮,是一種內在鬼魅。
它不只是物質依賴,更是一種不安、空虛、創傷、遺棄、否認、羞恥的總和。
每一次渴望復發,都是內在黑洞再度張開。
於是,成癮復元從不是意志戰勝,而是日復一日的深層誠實。
走到某個時刻,癮再度出現──
你看到它,與它共處,但不再被它帶走。
這時,有人會說:「我想,我不會再回去了。」
不是保證,而是一種深層知覺:我已從那裡穿越。
這是否可稱為「不退轉」?
我願說:是的,若此「不退」來自於下列三者交織──
- 見地:對自我與癮的真實結構,有了穿透的了解;
- 悲心:對自身與他人的苦,有了深刻的同理;
- 願行:願以自己之復元,作為他人之燈火。
所以,不退轉,不是神聖,而是深知
深知自己之脆弱,而選擇堅持;
深知他人之苦難,而選擇不離;
深知世界不會改變,而選擇仍種下光明。
這不是不會跌倒,而是跌倒時,知道方向不改。
結語:不退轉者,不是英雄,而是見證者
你問我:不為癮所動,是否可稱為不退轉?
我說,是的──若你不再為了「不癮」而活,而是為了與他人共活於清明之中。
那不再是對抗,而是變身;
不再是壓制,而是化解;
不再是遠離癮,而是無懼其出現。
那,便是見苦不逃、見闇不退、見癮不動、見他人不離之道。
那,就是自體的心理學的倫理之道。
若你願意,我可以幫你為 Seminar 5 最後一節撰寫「不退轉之祈願」,融合菩薩行與復元者的誓願,作為整場倫理書簡的總結。你希望它是詩的形式?還是祈言、或是一封簡短的倫理契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