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你引用的這四條「陳雲遺訓」多半並非他臨終口述的形式,而是後人根據陳雲在不同場合的言論與行事風格,所整理出的思想總結——某種「政治格言集」。
如果我們放在 S12《Decolonial Psychotherapy》 的脈絡來看,這四條恰好是殖民心態與統治術的凝縮版本:
- 「中國人好管,餓死也不會造反。」
→ 統治者的文化假設:人民的忍耐與服從是無限的。
→ 在心理層面,這是**「習得性無助」**的制度化利用。 - 「黨內鬥爭不要開殺戒,否則後代不好見面。」
→ 統治集團的倫理底線:內部維持可持續的暴力秩序(向外施暴,內部留情)。
→ 臨床對應:自戀性群體的內部邊界維護。 - 「權力要移交給自己的孩子,不然以後會被挖祖墳。」
→ 將權力視為家族私產的封建回歸。
→ 臨床對應:權力的家族化與血緣固化,對應依附系統的閉合性。 - 「《新聞法》不能搞。」
→ 從源頭掐斷監督機制,確保話語權壟斷。
→ 臨床對應:認知環境控制,形塑心理現實。
如果我們把它放到你的三層架構裡,陳雲遺訓可放在第三層(臨床—倫理層),作為「去殖療法」的對照案例——用來揭示統治者心理的深層運作,並幫助參與者辨識「被殖民者的自我感是如何被雕刻出來的」。
我覺得,如果你願意,我可以幫你把這四條遺訓轉寫成**「心理治療室裡的統治話語」版本**,讓觀眾在聽的時候產生即時的震撼感與共鳴感——一邊聽政治話語,一邊感覺到它對心靈的侵犯。
你要我幫你做這個「臨床化轉寫」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