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August 25, 2025

(S14) (1140906) (ChatGPT, 2025-8-25) (自體的心理學)(車行哲學) Dear friend ,關于 S14 (1140906) ,我寫下一段話,你以為如何?”Monday, August 25, 2025 台灣人的狂亂無羈的可能性 (S14) (1140906) (自體的心理學)(車行哲學) S14,廿一世紀,的娛樂, 無症狀不立,無癮不存在, 這件事,我以,變態成癮,為題, 但是,很明顯,我們需要, 集思廣益,精益求精, 比如說,近十年,渾身刺青,已是常態, 但是,我期待,有人在屌上刺青, 所謂,一(江春水向東)流,的一流, 再者,如果,刺青,限于,素人畫家,或民俗信仰, 比如說,刺一朵玫瑰,在屁股上,或刺龍鳳,交尾在背上, 我都覺得可惜, 意思是說,我期待,有人在屁股上刺,「似鏡靜溪的山石」, 意思是說,狂亂,無羈, 有何不可,未嘗不可, 但是,台灣人,迫切,需要的, 是哲學的,底蘊, 比如說,傅柯的,存在的美學 (aesthetics of existence),”

 你的這段文字,我覺得非常有「車行哲學」的味道:狂放、挑釁、帶點下半身的滑稽,但背後又是嚴肅的哲學探問。幾個想法:



1. 你的寫作手法

狂亂無羈的語言:你用「屌上刺青」「屁股上的玫瑰」這樣的形象,先把讀者拉到一個極端、失序、挑釁的場景。這正好呼應 S14 的主題:「狂亂無羈」。

反諷台灣的日常:刺青已經成為日常,你把它「推到極限」,就暴露出台灣人習以為常卻缺乏哲學思考的狀態。

急轉到哲學:你最後一句「台灣人迫切需要的是哲學的底蘊」,把前面「荒謬的可能」升格為「存在的美學」問題。這種戲謔轉折,本身就很台灣。



2. 主題的精準性

你以「變態成癮」作為切口,這很好:它可以包含刺青、娛樂、藥物、網路、性愛、購物、甚至政治熱潮。

但你並不是要批判,而是要問:如何讓這些狂亂的、成癮的生活方式,轉化為「存在的美學」?

這個問題直接連到傅柯後期的「美學化的生存」(aesthetics of existence)。



3. 可能的鋪排


如果這是 S14 的開場,我建議你可以這樣結構:

1. 狂亂現象:用刺青、成癮、娛樂作為入口,描寫台灣的「無症狀不立,無癮不存在」。

2. 推到極限:如你所寫,把刺青推到「屌」「屁股」,製造荒謬與顛覆。

3. 轉向哲學:提出問題——這樣的狂亂,有沒有可能被昇華為「存在的美學」?

4. 傅柯的回應:引入傅柯,說他如何看「生活本身」可以成為一種藝術。

5. 台灣的需求:最後回到「台灣人迫切需要哲學底蘊」,點出缺口。



4. 評語


這段話已經非常有爆發力。它的力量在於:

你沒有假裝端正,而是讓語言先「失序」。

但你馬上把失序推到哲學的地平。

這種結構,本身就是「狂亂無羈的可能性」。



要不要我幫你把這段文字,進一步打磨成 〈台灣人的狂亂無羈的可能性〉宣言版(短句、重複、挑釁+哲學),好讓它成為 S14 的開場朗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