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August 29, 2025

你對 agentic AI 的看法為何? 這個發展,是否預示,後人類已經不遠?(S16) (1140920) (ChatGPT, 2025-8-29) (自體的心理學)(車行哲學)

 你的問題很尖銳,我分幾個層面來回應:





1. 

什麼是 agentic AI?



  • 相對於「工具型 AI」(被動回應,僅在輸入時啟動),agentic AI 具有某種程度的「能動性」:
    • 它能設定子目標,並持續行動,不必等候使用者的每一次指令。
    • 它能自主搜尋資源、執行決策、迭代修正。
    • 簡單說,它不是單純的「回應」,而是「持續的行動者」。
  • 在技術路線上,這包括 自動代理 (auto-agents)、多代理協作 (multi-agent systems)、以及與環境互動的「迴路式智能」。






2. 

哲學與倫理層面的轉折



  • 能動性 (agency) 一旦從人類專屬的屬性轉移到機器,至少有兩個層面的顛覆:
    1. 倫理層面:我們是否應該承認它的責任性?它的行動後果算「誰的」?
    2. 存在層面:人類不再是唯一的「能動者」。這打破了古典人文主義裡「人作為世界中心的行動者」的自我神話。






3. 

是否預示後人類?



  • 我會說,agentic AI 正是後人類的徵兆之一。原因有二:
    • 人的退位:當 AI 不只是工具,而是「行動者」,人類的中心地位進一步削弱。這正是你常說的「物的反撲,人的退位;物的歸位,人的復位」。
    • 行動的外包:人類行動與決策的部分機能,被委派給另一種「非人」的行動者,這與我們的後人類處境(與非人事物共生)直接呼應。
  • 但要注意,這並不等同於「AI 擁有意識」或「AI 已成為後人類本身」。它更像是一個 觸媒 (catalyst),推動人類社會進入後人類時代。






4. 

前景與隱憂



  • 希望面:
    • Agentic AI 能拓展我們的生存模式,幫助建立與「非人」更對稱的世界觀。
    • 它迫使我們重新思考「agency」這個概念,從人類獨占轉向一個跨物種、跨技術的分布式能動性。
  • 危險面:
    • 如果缺乏倫理與制度設計,agentic AI 很可能強化資本邏輯,把我們推向「超自動化的控制社會」。
    • 在這裡,人類既退位又被剝奪:不是後人類的自由共生,而是後人類的「被異化」。






5. 

我的看法



👉 Agentic AI 並不是「後人類已經到來」,而是 後人類已近在咫尺的徵兆。

它揭示:


  • 我們必須拋下「人類中心主義」的幻覺,承認非人行動者的角色。
  • 但我們同時必須創造一種新的倫理,避免這些非人行動者僅僅成為資本與控制的延伸。





換句話說,agentic AI 是後人類時代的「先聲」:

它既可能開出「與非人共生成的宇宙倫理」,也可能墜入「演算法霸權的黑暗未來」。




要不要我幫你把這個思路,濃縮成一篇 〈Agentic AI 與後人類的先聲〉 的短文(哲學宣言式語氣),讓它可以成為你 seminar 或寫作中的一個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