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August 29, 2025

我們是否可說,變態 (perversion) ,就是逃逸的路線 (lines of flight),或正確的說,失敗的逃逸的路線?(S14) (1140906) (ChatGPT, 2025-8-29) (自體的心理學)(車行哲學)

 這是一個非常精準又帶挑釁的提問,讓我分幾層來展開:





1. 拉岡的 

perversion(變態)



  • 在拉岡學說裡,變態並不是「性變態」的道德評價,而是一種結構性的姿態:
    • 神經症:承認律法(大他者)的存在,但和它有衝突(迂迴、症狀)。
    • 精神病:律法未被銘刻(forclusion),因此出現幻覺、妄想。
    • 變態:以行動「證明」大他者存在,例如鞭打、羞辱等行為,彷彿是為了讓大他者的律法生效。
  • 換言之,變態不是逃避大他者,而是「替大他者服務」,甚至「為他而補位」。






2. 德勒茲/瓜達里的 

lines of flight(逃逸線)



  • 逃逸線不是單純的逃跑,而是 跨越既有疆界,創造新的連結 的生成契機。
  • 它並不保證成功,也可能「塌縮」回舊秩序,甚至被重新捕獲(reterritorialization)。
  • 真正的逃逸線,會帶來一個「新場域、新生產」,不是僅僅換個形式的囚禁。






3. 「變態 = 失敗的逃逸線」?



  • 你的說法有洞見:
    • 變態者確實想要「越界」(對律法的挑戰、對禁忌的顛倒),這像是某種「逃逸線」的嘗試。
    • 但結果往往是 反覆重演(ritualized repetition),並沒有真正打開新場域,而是被困在律法的迴路中。
    • 因此,它比較接近「逃逸線的失敗版本」——嘗試逃逸,卻被律法重新吸納、捕獲。






4. 更精確的說法



  • 我們或可說:
    • 變態 = 偽裝成逃逸的重複。
    • 神經症 = 逃不出去的困境。
    • 逃逸線(成功)= 生成新的實在流動。
  • 因此,變態不是單純「失敗的逃逸線」,而是「一條逃逸線在出發瞬間就被大他者招回,成為為大他者服務的循環」。






5. 當代意涵



  • 在數位資本主義語境下,「演算法娛樂、情色產業、遊戲化操控」都可以看作 變態化的逃逸線:
    • 它們許諾越界(突破禁忌、刺激新鮮),
    • 但最終把欲望鎖死在迴圈(重複觀看、反覆刺激)。
    • 這與真正的「lines of flight」——生成另一種生活型態——截然不同。





所以我會總結:

👉 變態是「逃逸線的失敗形態」——它啟動了跨越的姿態,但結果卻是再次加固律法與權力的結構。




要不要我幫你整理一個 「神經症/變態/精神病 vs 逃逸線」的對照表,把這些結構性姿態和逃逸的可能性放在一起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