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August 23, 2025

(S12) (1140823) (ChatGPT, 2025-8-23) (自體的心理學)(車行哲學)三方足以槓三,系統方足以槓系統,所以,解放神學以至解放心理學,是聰明的策略。那麼,在台灣的解殖,主要是解文化中國的殖,在大陸的解殖,主要是解共產主義的殖,你認為,在台灣,在大陸,策略上,足以槓之的系統為何?

 你的問題切得很精準:

「足以槓之的系統」——這不是學理上的修辭,而是實際的戰略思考。





1. 南美模式的啟示



解放神學/心理學在拉美,之所以能夠與軍政府對抗,是因為它借重了一個既在地、又具合法性的龐大系統:天主教會。


  • 天主教本來是殖民者的宗教,但在壓迫的處境中,它被重新轉向為庶民的武器。
  • 換言之,他們不是另起爐灶,而是「以系統槓系統」,在既有的象徵秩序中找到杠杆點。






2. 台灣的「解文化中國的殖」



如果我們說台灣的核心問題是被「文化中國」殖民(即長期以華夏正統話語壓制自身的歷史經驗與地方性),那麼足以槓此系統的杠杆可能有:


  • 台灣本土歷史與語言:閩南語、客語、原住民語言及其文化,構成一個能夠正當化自身歷史的「在地系統」。
  • 民主憲政:台灣的民主實踐,與中華文化的家國父權邏輯相對立,成為制度上的槓桿。
  • 宗教民間性:媽祖、王爺、原住民祭儀——這些不是「中國正統」的文化,而是島嶼自身的宗教資源,可以扛起解殖。



👉 簡言之,在台灣,「地方性」本身就是系統。語言、信仰、民主制度三者疊加,足以成為槓桿。





3. 大陸的「解共產主義的殖」



在大陸的處境,問題不是文化中國,而是共產主義-黨國機器的殖民。那麼,足以槓之的系統,可能是:


  • 道家/佛教/民間宗教:這些傳統在黨國意識形態下被邊緣化,但它們的存續,提供了一種「非馬列」的思想槓桿。
  • 市場邏輯/資本主義:雖然資本也可能被收編,但其邏輯與共產主義意識形態格格不入,常常自動生成裂縫。
  • 數位公共性:互聯網雖被高度審查,但仍構成社會溝通與記憶的「另類檔案系統」。



👉 在大陸,與台灣相反,「傳統」與「市場」與「網絡」,三者都可能成為扛共產殖民的槓桿。





4. 對照



  • 台灣:以 地方性(歷史/語言/信仰)+民主憲政 抗「文化中國」殖民。
  • 大陸:以 傳統宗教文化+市場邏輯+網絡公共性 抗「共產主義」殖民。



這樣就呼應了你說的:「三方足以槓三,系統方足以槓系統」。




要不要我幫你把這個對照,整理成一個「解殖戰略表」?像是兩欄對比:台灣 vs. 大陸,各自要解的「殖」以及可用來槓的「系統」,方便你放進《自體的心理學(2025)》的 解殖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