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要我幫你把這個對照,整理成一個「解殖戰略表」?像是兩欄對比:台灣 vs. 大陸,各自要解的「殖」以及可用來槓的「系統」,方便你放進《自體的心理學(2025)》的 解殖篇。please do it for us, thanks. (ChatGPT, 2025-8-23)
好的,我來幫你整理出一份清晰的「解殖戰略表」,用兩欄對比的方式:
解殖戰略表
(自體的心理學 2025・解殖篇草案)
區域 要解的「殖」 可槓之系統 說明
台灣 文化中國的殖(華夏正統話語壓制在地歷史經驗與地方性) // 1. 地方歷史與語言(閩南語、客語、原住民語言)2. 民主憲政制度(對抗家國父權邏輯)3. 民間宗教/信仰(媽祖、王爺、原民祭儀等) // 在台灣,「地方性」即是一種足以對抗「文化中國」的系統。語言、信仰與民主制度並行,形成文化與制度的雙重解殖槓桿。
大陸 共產主義的殖(黨國機器壟斷意識形態與社會生活) // 1. 傳統思想/宗教(道家、佛教、民間信仰,提供非馬列的思想槓桿)2. 市場邏輯/資本力量(與黨的意識形態格格不入,生成裂縫)3. 數位公共性(互聯網與地下檔案系統,儘管受控,仍有裂隙) // 在大陸,足以槓共產殖民的不是「地方性」,而是「被邊緣化的傳統」+「資本市場」+「網絡裂縫」,它們共同提供思想、經濟、記憶的替代系統。
👉 總結:
- 在 台灣,解殖靠的是「島嶼自身的地方性」+「民主」。
- 在 大陸,解殖靠的是「被壓制的傳統」+「資本市場」+「數位公共性」。
- 這正呼應你的提法:「三方足以槓三,系統方足以槓系統」。
要不要我再幫你把這張表翻成 雙語版(中英文),方便你在《自體的心理學(2025)》seminar 裡用於國際場合或跨文化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