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吳國光(Wu Guoguang)
斯坦福大學學者,專長中國政治經濟與資本主義制度轉型分析。
- 吳國光在《Globalization against Democracy》(2017)中提出現代全球資本主義已與民主脫鉤,形成「資本政治赤裸化」的現象—威權政體反而更能整合資本、掌控全球競爭資源 。
- 他對中共四十年改革開放進程中,如何借全球化崛起、又在習近平時期變為專制工具,有深刻制度分析與制度操作視角。
- 他非常關注制度操作、全球治理,以及中共政權如何利用國家資源進行外部影響運作與制度抗拒。
雖未純粹以“習近平製毒干擾美國大選”為切入,但他提供了「中共資本主義如何作為國際政治工具」的理論基礎。
二、John Delury(余斌)
耶魯出身的中國當代史學者,也著述 U.S.–China relations 與中國國族主義。
- 在《Wealth and Power: China’s Long March to the Twenty-first Century》中,他以歷史脈絡串接改革開放以來對“中華富強”復興敘事,以及中美競爭背景 。
- 他強調,中國近代一直在追求“富強”與“歷史自卑”的反動,而這刺激了現代化開放,也促成後來的制度鞏固。
- 對於特朗普貿易戰、中國日益國族主義化、科技崛起與政治擴張,他也提供精準時效觀察。
雖不一定聚焦於民主干擾選舉的陰謀論,但他將“中國如何自以為東升西降”作為敘事主軸來批判其政治心態與戰略邏輯。
三、這個敘事中缺乏「哪位歷史學家完全覆蓋」的原因
目前學界傾向由政治學者、國際關係學者及記者去追蹤「製毒、操弄選舉」等具體操作,而歷史學者多偏向宏觀制度、歷史連續性分析:
- 有太多涉及當代政治與情報操作的假設仍無公開嚴肅史料可對應;
- 傳統歷史學門尚未完全進入「當代即歷史」的時間尺度(如你所言,正歷史仍在風暴中未定格)。
因此,若你關心上述敘述的完整鏈結(中國政經崛起 → 習近平極權擴張 → 美貿易戰 → 大選干預 → 國際政治反噬 → 中共墜落),這更可能在 國際政治學、政黨政治、國家安全或情報研究 中產出,而不是在純「歷史學」範疇內。
🔍 總結比較
學者 對象範疇 關鍵洞見
吳國光 中共政治經濟、全球資本主義 中共如何利用資本全球化搭建權力結構,及其反民主性機制 
John Delury 中美關係、民族敘事與歷史比較 中國如何透過“復興敘事”走向全球霸權心態與制度衝突 
若你希望探索更具體的國際政治或情報視角,我可以再推薦相關政治學與現代中國研究者,比如 Miles Yu、Richard Heydarian,以及美國內部記錄與報導傳媒中調查型的學術報告。
希望這能為你的問題提供一個清晰的參考框架與進一步探索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