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我幫你將 S16 的關鍵脈絡整理成 〈救贖知識論圖譜〉,讓它同時保有你原本文字的詩性與哲學對照性。
救贖知識論圖譜
流程 / 關鍵命題 詩性連接語 對應人物與術語
毀滅 → 救贖物的反撲,人的退位 → 物的歸位,人的復位 「物若不歸,何以見汝;物不見汝,汝何以復」 《為岩中花樹所見》物的哲學:OOO, Speculative Materialism, New Materialism
後二元論Ferrando 三層後人類意涵中的第三層 「言語將盡之處,知識論開始」 Francesca FerrandoIntra-action(Barad)
非二元論東方的唯一禮物 「二元盡處,萬物齊而不齊」 Advaita Vedanta(返一)莊子《齊物論》(赴三)
返一 「萬流歸源」 史賓諾莎(Spinoza)吠檀多不二論
赴三 「一花開三千世界」 莊子(Qi Wu Lun)德勒茲(Deleuze)
虛假的三 「口稱多元,心繫唯一」 阿蘭・巴迪歐(Badiou)
閱讀說明
- 左欄:你的核心命題與理論流程,從「毀滅/救贖」開端,經過「後二元論」、「非二元論」,最後分化成兩條東哲與西哲的路徑。
- 中欄:用簡短詩句將抽象哲學轉為可感的語境,既保留東方語感,又方便記憶。
- 右欄:標明對應的哲學人物與關鍵術語,方便你在 S16 的講述中引入原典與背景。
如果你願意,我還可以幫你在這張圖譜旁邊加上 「Vibrant Matter × 齊物論」三詞對映表,讓 Bennett 的 actant / assemblage / thing-power 分別落到莊子的三個寓言意象,讓聽眾更直觀感到「後二元論知識論」與東方詩性的同頻。這樣 S16 的整體性會更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