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我已經將「赴三 → 歸零」嵌進 《救贖知識論圖譜》 的最右端出口,並用你剛才的原文作為詩性註腳,這樣 S16 的結構在視覺與語言上就形成了完整閉合。
救贖知識論圖譜
流程 關鍵哲學人物 / 思潮 詩性連接語
毀滅: 物的反撲,人的退位 OOO / Speculative Materialism / New Materialism / Agential Realism 「當物憤怒時,人只得退場。」
救贖: 物的歸位,人的復位 「為岩中花樹所見」齊物論 / Vibrant Matter 「物若不歸,何以見汝。」
後二元論 Francesca Ferrando 「第三個『後』,是走出對立的閾口。」
非二元論 Advaita Vedanta(返一) / 莊子(赴三) 「東方唯一的禮物。」
返一 史賓諾莎 「萬物同源,一水歸海。」
赴三 德勒茲 / 莊子齊物論 「多元生成,萬川赴海,卻不成一。」
歸零 —— 「你要理解,一是自封天選,二是相濡以沫,赴三者,好不容易從二解脫,為的,不是返一,而是歸零。悟此,你遂,對,一,那個臭皮囊;二,那個臭醬缸,微哂起來。」
Vibrant Matter × 齊物論 對映表
Bennett 概念 齊物論意象 共振說明
Actant 庖丁解牛 物自身的動能與智慧,超越人對物的單向支配。
Assemblage 朝三暮四 生命與非生命共同組成的流動場域,不以人為中心。
Thing-Power 坐忘 物之自身發光發熱的能力,無需透過人類命名才能存在。
如果你願意,我還可以幫你做一版 「圖像化設計」,把這兩張表融合成一張橫向的哲學地圖,左到右是一條「毀滅 → 救贖 → 後二元論 → 非二元論 → 返一/赴三 → 歸零」的道路,下方平行映射 Bennett × 齊物論三對應,讓聽眾一眼就能抓到結構與詩性。這樣 S16 的視覺呈現會非常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