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這裡是加上 〈Vibrant Matter × 齊物論〉三詞對映表 之後,與先前的 〈救贖知識論圖譜〉 並排的整合版本,讓 S16 的哲學流程與東方詩性共振得更直觀。
⸻
救贖知識論圖譜
流程 / 關鍵命題 詩性連接語 對應人物與術語
毀滅 → 救贖物的反撲,人的退位 → 物的歸位,人的復位 「物若不歸,何以見汝;物不見汝,汝何以復」 《為岩中花樹所見》物的哲學:OOO, Speculative Materialism, New Materialism
後二元論Ferrando 三層後人類意涵中的第三層 「言語將盡之處,知識論開始」 Francesca FerrandoIntra-action(Barad)
非二元論東方的唯一禮物 「二元盡處,萬物齊而不齊」 Advaita Vedanta(返一)莊子《齊物論》(赴三)
返一 「萬流歸源」 史賓諾莎(Spinoza)吠檀多不二論
赴三 「一花開三千世界」 莊子(Qi Wu Lun)德勒茲(Deleuze)
虛假的三 「口稱多元,心繫唯一」 阿蘭・巴迪歐(Badiou)
Vibrant Matter × 齊物論 三詞對映表
Bennett 概念 齊物論意象 詩性詮釋
Actant(行動者,任何能影響事態的存在) 莊周夢蝶 「此蝶此周,互為行動者,彼此生成彼此的世界」
Assemblage(多重異質元素的動態結合) 庖丁解牛 「刀與牛,手與心,時與空,交織成臨在的會合場」
Thing-Power(物自身的能動與魅力) 朝三暮四 「栗子、猴子、日數,皆自具力量,翻轉人意」
使用建議
- 圖譜部分:用來呈現 S16 的理論主軸與人物脈絡,讓聽眾抓到哲學地圖。
- 對映表部分:作為詩性與案例的切入點,先以寓言引起共鳴,再帶回到 Bennett 與「後二元論知識論」。
- 可在講述時指出,Bennett 的 Vibrant Matter 在西方物的哲學脈絡中,最接近齊物論的氣息,但仍少了東方「赴三」的徹底非二元。
如果你願意,我還可以再為你把這兩張表合併成一張視覺化圖(中間是流程,左右各有西哲與莊子意象),這樣在 S16 投影時會更有張力。你要我直接做那個圖嗎?